【社會調查士】「社會調查士」在台灣可行嗎?
2018-08-09
「社會調查士」在台灣可行嗎?
—日本「社會調查士」座談會要點紀實
—日本「社會調查士」座談會要點紀實
時間:107年03月15日(四)18:00-20: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 社會系館 422室
主談:田嶋淳子(日本法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與會者:陳志柔、吳宗昇、戴伯芬、鄭志成、林國明、鄭力軒、曾凡慈、邱乙甯、蘇芸歡
編稿者:詹淑評
前言
日本「社會學調查士」已經施行二十年,對社會學調查實務及應用有許多影響。台灣社會學會基於探索社會專業應用的可能性,以及整體教學和學生的需求,於今年進行社會調查士制度的可能性討論。但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的考慮點可能不同,因此特別在日本法政大學田嶋淳子教授訪台期間,邀請她與台灣社會學系進行交流。包括台大社會系、政大社會系、東海社會系、輔大社會系皆派員參與,也提出不同看法與運作上的討論。本文前半部由田嶋淳子教授分享日本調查士的設立過程,以及目前的運作實況,後半部則由台灣各校針對目前課程條件以及適用性進行討論。
「社會調查士」在日本
1、捕捉現代社會中社會實態
在資訊化的現代社會中,有必要實施大量的社會調查,以捕捉變化快速、多樣複雜的社會實態,來謀求各種社會問題的對策與解決,社會調查為不可或缺的方法;為了改善專業人力培育體系的缺乏,及社會調查中方法和倫理的問題,有必要將專業資格制度化。而在實務上,也發生許多政府花費高額預算聘請社會調查公司進行研究,卻大多是從事規劃及理科背景的人才執行,他們善於精算,卻不知道如何調查問卷,顯現出社會調查專業職業資格的重要性。田嶋教授說:「這個制度的精神就在制度化社會調查的專業人力。」
田嶋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她在1995年擔任東京都政府一項計畫的顧問,計畫主要針對外國人進行社會調查。當時東京都政府請來讀社會調查公司中,居然沒有任何一個學社會學的人。對東京都預算那麼大的項目而言,竟然發生這種情況。所以,她認為專業職業資格是非常重要的。
2、制度化的過程
日本「社會調查士制度」起源於1995年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部設立的「社會調查士制度」,2000年日本社會學會設立「社會調查士制度籌備委員會」,2003年成立「社會調查士資格認定機構」,最初由日本社會學會、日本教育社會學會、日本行動計量學會一起建立調查士制度,直到2008年社會調查協會法人化,才獨立負責制度推動。社會調查協會下設有各委員會,田淳教授屬於資格認定委員會,另外還有課程認定委員會等,委員都是義務性質的工作,目前會員有258人、社員有35人。
社會調查士的課程需要先由協會委員會認定,委員會依照規定審查課程課綱,2017年協會接收到申請的課程總數是2,750個,2016年則達2,782個,每年各校都得重新申請,接受審查認定,大多以社會系既有的課為基礎,較小規模的學校或系,則開放跨校共同選課的方式。認定課程後,由學生選修達一定學分,再次申請委員會認定獲得調查士資格,校內的大學部與碩士部各設一名「聯絡人」,負責與調查協會聯繫接洽。推行此制度的花費主要為人事成本,聘請三位工作人員負責相關工作,由學生申請證書時繳費支應。
大學部和碩士的社會學生申請不同的調查士資格,「社會調查士」提供大學生修習十學分後經認定即可獲得,相比於專門社會調查士,門檻較低,「專門社會調查士」則要求碩士學歷以及論文經過審核。舉例而言,田嶋教授任職的大學在去年12月前通過協會認證課程(請參考上一篇-日本社會調查協會「社會調查士」證照制度簡介),學生最後要憑通過的科目記號(舉例:F)進行資格審查,十學分全部都需要經過協會認證,修完就能申請到「社會調查士」證照。對學校來說,若要做課程的認證,原來132學分外還要另加10學分,將是很重的負擔,而實習課因為需要投入很多時間,暑假也可能要去實習,所以現在選擇社會實習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由於在日本就任社會學門教職,都需要此證照,大幅提升了學生的獲照動機,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其他學門的學生也想參與社會調查士制度,例如:社會工作、社會政策、心理學、護理學等,對於制度的推廣效果來說很有助益,但該如何認定不同學門課程的專業性在定義上有很大困難,因此目前仍不接受這些學門加入。整體而言,獲得此資格的學生就業率很高,尤其十年前私立大學的學生畢業後不容易找到工作,但得到這個證明後有了顯著的改善,此外,社會調查的品質也提升許多。
「社會調查士」在台灣的可能性
以台灣目前的情況而言,林國明教授認為,「社會調查士」短期內無法獲得官方認定,也不太可能立即增進雇主對於社會學系的認識,但至少可以透過學會證照,說明具證照的學生擁有哪些能力。鄭力軒教授說,「學生在私部門碰到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社會學在做什麼,所以他們就每天不斷地回答。如果有證照,可能會釋放比較清楚的訊號,學生可以拿這個證照給雇主看,證實我會這些能力。」
吳宗昇教授提出他的觀察,相比其他科系,「我認為社研所的方法、理論、田野訓練都很厲害,但外部起薪社研所是三萬二,企管所或社企所是三萬八,這是市場行情,市場上不知道社會學的學生會什麼。」其中私立學校又比公立學校的就職情形更不利,期待調查士制度可以為社會學系建立起專業的形象,尤其協助初次尋職的學生。
然而該如何設計調查士的課程制度,且不要耗費過大成本?與會教授們認為,校內課程方面,不可能從必修課來認定,並頒予每個學生證照,將花費過多教師人力,也造成證照貶值;但也不可能增加太多新的課程,在無法增聘師資的現況下,會對教師及學校增加太多負擔。可行的方式是以既有的選修課來作申請認定,或是目前各系的必修課加上認證過的選修課,課程也不用限制僅由社會系開設,校內別系的相關資源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或是接受跨校修課,但一致的標準是應該具備相當專業程度,課程方向則暫時討論以質量化研究法為主軸,由與會教授盤點各系內合適的課程,再做討論。而除了校內課程,也建議學生參與校外的相關實習,例如參加暑假工作坊、擔任調查中心的電訪或面訪員、到中研院參與社會變遷調查等,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從事與社會學相關的工作。
社會調查士的課程模組將請在座的各校教授盤點校內資源後,由下而上提供調查士制度可供認證的課程,再做進一步討論,並構思如何透過儀式或包裝,讓課程模組與證照成為有利的訊號,鄭志成教授認為,「這是讓外界認識社會學的好機會。『社會調查士』不代表社會學,但社會學包含這個,對學生有正面的影響。」鄭力軒教授與陳志柔教授也同意,設計調查士制度對於高中生的招生將產生正面的助益。
此外,為了改善社會學在台灣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危機,戴伯芬教授反思,「很多社會學該做的某些工作我們沒有呈現,可能是在台灣社會學沒被看到的原因之一。」陳志柔教授提議,可以規律地公布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在年會發表社會議題白皮書,並設計成記者會形式,讓媒體採訪寫稿,增進大眾對社會學的認識,以及擴大影響力。座談會最後,並沒有是否一定施行的結論,但將由有興趣的校系開始盤點現有課程,組成小組更深入分析利弊得失,以及研擬後續推動的可能性。
「社會調查士」在台灣的可能性
以台灣目前的情況而言,林國明教授認為,「社會調查士」短期內無法獲得官方認定,也不太可能立即增進雇主對於社會學系的認識,但至少可以透過學會證照,說明具證照的學生擁有哪些能力。鄭力軒教授說,「學生在私部門碰到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社會學在做什麼,所以他們就每天不斷地回答。如果有證照,可能會釋放比較清楚的訊號,學生可以拿這個證照給雇主看,證實我會這些能力。」
吳宗昇教授提出他的觀察,相比其他科系,「我認為社研所的方法、理論、田野訓練都很厲害,但外部起薪社研所是三萬二,企管所或社企所是三萬八,這是市場行情,市場上不知道社會學的學生會什麼。」其中私立學校又比公立學校的就職情形更不利,期待調查士制度可以為社會學系建立起專業的形象,尤其協助初次尋職的學生。
然而該如何設計調查士的課程制度,且不要耗費過大成本?與會教授們認為,校內課程方面,不可能從必修課來認定,並頒予每個學生證照,將花費過多教師人力,也造成證照貶值;但也不可能增加太多新的課程,在無法增聘師資的現況下,會對教師及學校增加太多負擔。可行的方式是以既有的選修課來作申請認定,或是目前各系的必修課加上認證過的選修課,課程也不用限制僅由社會系開設,校內別系的相關資源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或是接受跨校修課,但一致的標準是應該具備相當專業程度,課程方向則暫時討論以質量化研究法為主軸,由與會教授盤點各系內合適的課程,再做討論。而除了校內課程,也建議學生參與校外的相關實習,例如參加暑假工作坊、擔任調查中心的電訪或面訪員、到中研院參與社會變遷調查等,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從事與社會學相關的工作。
社會調查士的課程模組將請在座的各校教授盤點校內資源後,由下而上提供調查士制度可供認證的課程,再做進一步討論,並構思如何透過儀式或包裝,讓課程模組與證照成為有利的訊號,鄭志成教授認為,「這是讓外界認識社會學的好機會。『社會調查士』不代表社會學,但社會學包含這個,對學生有正面的影響。」鄭力軒教授與陳志柔教授也同意,設計調查士制度對於高中生的招生將產生正面的助益。
此外,為了改善社會學在台灣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危機,戴伯芬教授反思,「很多社會學該做的某些工作我們沒有呈現,可能是在台灣社會學沒被看到的原因之一。」陳志柔教授提議,可以規律地公布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在年會發表社會議題白皮書,並設計成記者會形式,讓媒體採訪寫稿,增進大眾對社會學的認識,以及擴大影響力。座談會最後,並沒有是否一定施行的結論,但將由有興趣的校系開始盤點現有課程,組成小組更深入分析利弊得失,以及研擬後續推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