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首頁 > 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系所動態】加入社會設計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暨「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
2020-03-06
文/劉育成(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一般對「社會學」的認識是,「研究社會的學科/科學」,具體的提問包括:「社會如何可能?」或者,「社會秩序如何可能?」從孔德以來,無數的社會學家或社會研究者的探問與研究也都在回應著上述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具有的獨特性在於,其都關注社會或人類生活世界中具有的那個「社會的(social)」特性。無獨有偶,「社會設計」也有「社會」一詞在內,這也使得與學科分化上的設計領域有區別的可能性。社會設計比設計更偏向「社會的」,具體來說就是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為社會而設計」,而設計在此則扮演了一種有關創新與想像的角色,以使得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產物不只更需要深入理解何謂社會,也帶來了更多創新與創意的潛力。不同但卻奠基於社會學探究「社會如何可能」的問題,社會設計的提問是,「社會還可以如何可能(How might society be possible?)?」在面對各種不平等、偏見與刻板印象、歧視、階級差異、科技近用落差、貧窮、衛生條件不佳、環境與生態持續惡化、城鄉發展等問題時,假如既有的方法或政策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那我們是否能夠提出更好更適切的解決方案,以協助個體、社會乃至於世界變得更好?我們要如何用設計思維來更有創意與創新地解決當前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在邁向高齡化社會這條路上,我們如何思考並提出一個可以兼顧生命尊嚴與健康老化生活的方案?或者,我們如何能夠解決偏遠地區缺乏適切教育資源的問題?或者,我們如何能夠減少城鄉之間的資訊近用落差?這些問題不只是只能依賴政策上蓋善,對社會設計而言,「我或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在Victor Papanek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書中所倡導的核心是:「一個社會的設計與社會的健全之間有著直接(且必然)的關連:設計表彰了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的情勢」(奈傑爾・懷特里, 2016, p. 29)。遠見天下集團旗下的《30雜誌》曾在2015年出版《社會設計的18個創新》電子書,在開頭即引用IDEO總裁Tim Brown(也是「設計思考」推動者)所說,設計就是為「人」設計,其中包括洞見、觀察,以及同理心。這裡的「人」並非是消費社會中的消費者,而是那些被「為商業而設計」所忽略的各種群體。因此,社會設計強調的是應該為其他為商業設計所忽略的人群而設計,這些人也就是Papanek口中的那些第三世界國家、智力發展遲緩、生理障礙、殘疾者,乃至於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群。因此,社會設計的目的不在於設計本身,而是在「改善多數人的生活品質」。社會設計理念強調的是所有人都是設計師,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設計的過程。這樣的觀點也將原本只是作為設計所服務之對象的被動使用者,轉變為設計過程的參與者,也正是具有增能賦權的功能。
 
社會設計跟社會學的領域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設計其實就是較軟的社會學應用,有別於一般認為社會系學生就會參與社會運動、社會改革等相對來說較為基進的行為與行動。社會設計關注的對象也是社會或各種社會議題,其是一種觀看社會的方式,「關於人們如何想像、改造,最後落實一個更好的社會」。此外,社會設計是以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為依歸,但在解決過程中則發展出各種方法,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知識與實作能力。在史丹佛大學d. school的網站上即列出了八種核心能力:駕馭模糊性(Navigate Ambiguity)、從他人與脈絡中學習(Learn from Others (people and contexts))、綜融資訊(Synthesize Information)、快速驗證(Experiment Rapidly)、在具體與抽象之間移動(Move Between Concrete and Abstract)、有意向性地建立並精煉(Build and Craft Intentionally)、審慎地溝通(Communicate Deliberately)以及設計自己的設計工作(Design your Design Work)。[1]這些能力也對應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幾個核心理念,同時也標示出了社會設計所關注之對象與過程產出的特殊性。
 
據此,我們於既有的大學部與兩個碩士班的編制基礎上,在課程教學與研究中引入社會設計的概念。在這兩年來的努力中,大學部社會學組增設了「社會設計與社會創新學程」,開設課程包括:社會設計概論、台灣社會研究、社會心理學、社區設計與實務、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案設計等。「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則是新設立並於108學年度正式招生,開設課程包括: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障礙與設計、設計思考、高齡社會與服務設計、社區設計、行動研究、社會設計的方案規劃與實踐、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專題等。自此,從大學部到碩士班,從社會學到社會工作,我們期待加入社會設計的元素,將兩個專業領域進行更深刻且實務上的連結。
 
除了在社會學專業領域上的資源,以及近年來已有老師開設社會創新、設計思考與社區行動實踐等課程之外,再加上社會工作專業領域所提供的場域與實務經驗,在大學部與碩士班的訓練中應可提供更專業與務實的課程,並且有更有趣的產出。社會工作一向都以「專業的助人工作者」來定位自身,透過社會設計概念,或許可以延展這個定位的內涵與潛力。助人工作不僅是直接或間接服務,或者是從事公職等較為典型的社會工作出路。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社工專業人士,朝向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等方向發展。在傳統場域中的社會工作者,也可以透過社會設計概念,一方面重新檢視工作環境與服務的對象,一方面更可能發展不一樣的改善或解決方法,不僅協助機構,甚至也可以協助自身與其服務對象。據此,在大學部的教學中,一方面,「社會設計」與社會學的許多概念有緊密呼應,例如社會學訓練所強調對個體、集體與社會的觀察,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等,正可提供社會設計的許多基礎。在課程中也引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真實世界設計」等概念,期待在了解並以創新與有創意的方式來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工作也可藉由社會設計概念的引入,擴展社會工作的想像,讓社工師或社會工作者在既有的方法論與實務經驗上,能夠有不同的視野與觀點,以期待更好的提出問題解決行動方案。社會工作專業通常都是以社工師為最終目標,作為第一線專業人員,更會碰觸到各種社會問題。除了協助社會工作者專業上的學習之外,社會設計也可以協助其發展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最終也期待能夠帶來更美好的社會。
 
最後,「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的設立,亦可支援大學部的相關基礎課程,將社會設計理念也同步落實到大學部社會學組與社工組的課程之中。由於社會設計本身就是跨領域的,透過相關課程可以結合各種專業,例如大數據、程式設計、資料處理等,在社會學的基礎上,以解決真實世界之問題為導向,更可以凸顯將社會設計應用在社會工作場域中的特色,也更能夠讓本系在課程規劃與教學上不僅可以連結世界,更可以有創造與引領未來的潛力。
 
參考資料:
奈傑爾・懷特里. (2016), 為社會而設計 (游萬來, 楊敏英, & 李盈盈, Trans.)
台北市: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