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社會所、台大社會系《台灣社會學》第42期出版
2022-05-02
《台灣社會學》第42期日前已經出版,摘要已上網,全文預計在六月上網。相關訊息請見https://www.ios.sinica.edu.tw/journal/42.html
本期收錄了三篇文章,與台灣的族群研究、宗教研究及國族研究社群都有密切的關聯。李廣均的研究紀要,試圖透過戶籍登記資料來推估早期大陸來台軍人居住分布的情形。對於了解族群的隔離與族群融合及互動過程,提供了札實的證據,也為歷史檔案提出一個頗有創意的分析方法。陳緯華的民間信仰與記憶政治研究,以延平郡王祠所奉祀的鄭成功為例,來討論民間信仰活動與國族建構之間的相互關聯。文章分析不同政權如何透過鄭成功的歷史敘事來進行國族建構,並且討論晚近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及兩岸宗教交流中中共政權的影響。黃俊銘從中國人如何聆聽台灣流行音樂,分析國族身分如何介入聆聽的過程,巧妙地點出台灣研究與中國研究的交集範疇。廣義的來說,三篇文章都與國族認同的問題相關,分別從移民、宗教及文化的層面,從不同的歷史視角,來理解迅速變化的台灣人國族認同問題。三篇文章剛好同一期出版,是一個難得的巧合,盼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專刊的對話出版。(摘錄自第42期「主編的話」/蘇國賢)
本期收錄了三篇文章,與台灣的族群研究、宗教研究及國族研究社群都有密切的關聯。李廣均的研究紀要,試圖透過戶籍登記資料來推估早期大陸來台軍人居住分布的情形。對於了解族群的隔離與族群融合及互動過程,提供了札實的證據,也為歷史檔案提出一個頗有創意的分析方法。陳緯華的民間信仰與記憶政治研究,以延平郡王祠所奉祀的鄭成功為例,來討論民間信仰活動與國族建構之間的相互關聯。文章分析不同政權如何透過鄭成功的歷史敘事來進行國族建構,並且討論晚近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及兩岸宗教交流中中共政權的影響。黃俊銘從中國人如何聆聽台灣流行音樂,分析國族身分如何介入聆聽的過程,巧妙地點出台灣研究與中國研究的交集範疇。廣義的來說,三篇文章都與國族認同的問題相關,分別從移民、宗教及文化的層面,從不同的歷史視角,來理解迅速變化的台灣人國族認同問題。三篇文章剛好同一期出版,是一個難得的巧合,盼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專刊的對話出版。(摘錄自第42期「主編的話」/蘇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