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通訊】新人發聲 / 一路走來,繼續前行 / 蕭煒馨
2024-02-05


一路走來,繼續前行

蕭煒馨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感謝一牆之隔的研究室鄰居,臺灣社會學會秘書長維邦的邀請,讓我有機會為自己的學思歷程,留下文字紀錄。撰筆的此刻,距離我剛完成的「相思林講座」演講滿一個月。這是一門系上優良傳統的選修課,系上每位老師每週都有120分鐘,向學生們介紹自己的學思歷程以及研究取徑。在記憶猶新的現在,這篇「新人發聲」也為自己過去的學術旅程畫上一個逗號,並帶著這些行囊繼續前進。

進入輔仁大學社會系就讀,是一個非預期結果。突然間,各種日常生活用語都有另外一層意義,閱讀社會學教科書產生的各種疑問,慢慢形塑我的抽象思考以及自我觀察能力,即便這些能力引發某種程度的自我質疑,但也因此踏上了社會學的啟蒙之路。大學前半時期,養成對各種社會議題的關注,學習社會統計以及研究方法。大學後半時期,留德返臺的魯貴顯老師到系上任教,他開的課與選的讀本,都跟我前兩年的學習脈絡截然不同,我以英美社會學界的讀本建立起來的社會學知識,此刻受到撼動,原來社會學還可以有其他模樣!從這時起,我也進入社會理論的求知過程。如果沒有前兩年的累積,我想我大學後半時期受到的震撼,也不會如此巨大吧!大約也是在這個時期,我認為跟社會學一起工作很久很久,似乎是個可接受的選項。

帶著一篇尚待改進的量化學士論文、剛被社會理論啟蒙的心靈、大約知道怎麼獨立撰寫論文和查找資料的技能,我進入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就讀。在此,依然接受著紮實的經驗研究訓練,以及全臺灣可能只有這裡才能接觸到的,歐陸理論與哲學思想的培育。我何其有幸遇到另外一位留德返臺的鄭志成老師,也剛到系上任教,他對理論與知識的來者不拒,讓我能夠放心地在他指導之下,完成碩士論文。志成師對於我以時間為碩論主題,一口答應,之後每一次個人與團體論文討論場合,我們針對時間議題的「熱烈」討論過程,至今仍是閒聊打趣的話題。兩位老師在我論文寫作過程中,不厭其煩地與我討論,給予鼓勵的同時,也不忘提醒我,有哪些還需加強優化。他們嚴格卻不嚴厲,溫和但不鄉愿,能夠受教於兩位老師,就知識論知識,是我學術研究過程中重要的紮根時期。魯師在每次課堂讀書會傳授的系統論知識、志成師在論文初稿上密密麻麻的提問與批註,以及口試時,裴元領老師態度溫和地提出犀利內容,針對這篇還不太成熟的碩士論文,給予建設性的回應,這些收穫,讓我覺得自己終於有能力踏上留德之路。

碩士論文回顧社會學中談過時間概念的理論觀點,並提出系統理論式的觀點,作為另外一種思考時間的可能性,系統理論這個當代的社會理論,透過碩士論文再次深化它對我思考的影響力,我也決定繼續到德國學習系統理論,並探尋理論研究的可能性。當然,這過程感謝父母經濟與情感的支援,能夠安心求知是一件奢侈的事。

博士論文處理我生命經驗中已經發生且觀察許久的社群網站,各種當代的社會理論是否能夠給予新的觀察方式。我在行動者網絡理論、系統理論與形式理論三個理論架構下,分析PTT與Facebook這兩個社群網站,如果不是它們的技術元素與社會面向,我們無法觀察到網路溝通的發生。所謂的虛擬空間並不自外於社會,也並不虛擬,而是透過溝通不斷地銜接延續,才能維持它與離線溝通的差異,網路溝通要如何延續才是這篇博士論文要處理的重點。就此說來,當代的社會理論,必然能夠為資訊社會學領域提供一個抽象的理論框架,並啟發後續的經驗研究。我的指導教授Werner Vogd博士、論文審查委員Dirk Baecker博士和Morten Knudsen博士都是當代系統理論的學者,能夠以博士論文跟他們對話並獲得建議,是我在德國重要的學術收穫。

未來研究方向仍然朝向資訊社會學領域、各種當代社會議題以及理論觀點的比較,期望系統理論、形式理論與其他社會理論能夠透過研究,持續發揮其影響力與解釋力。猶記得至系上面試時,有老師向我提問:「一直談理論有什麼用處,難道不是一種反智嗎?」我記得我當時的回覆是,以我的個人立場當然認為理論不只是拿來用而已,但說明理論何用,也許算是一種邀請,邀請所有社會學的學習者,一起進入理論思考的求知之路。就職將近一年的此刻,我依然秉持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