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學會104場論壇:重新理解東南亞的多元:從抵抗精神談起
2014-06-06
文化研究學會104場論壇
重新理解東南亞的多元:從抵抗精神談起
當東南亞國家因為各項因素而與台灣有越來越緊密的關係,我們對東南亞的認識卻是否相對地越來越貼近?長久以來,我們對東南亞的想像是位於四大文明交會的十字路口,擁有多元族群、多元語言、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當我們以「多元性」標誌對東南亞認識的滿足,東南亞多數國家的發展過程,卻有數個區域級的一致性。其一便是對現代性的追求,以工業化/經濟發展作為進步的符號,也作為政權合法性的基礎,但同時也對政治制度、經濟產業貿易型態、文化價值體系、社會結構、人口圖像等等造成全國性,甚至是跨國性的衝擊。
再者,所有的東南亞國家都在二次大戰後相繼建立「現代」形式的「國族國家」,劃定國家疆界、組成政府,以現代法治制度維持社會秩序。當國家邊界為原殖民者的統治範圍,國族打造經常並非來自社會內部的發展結果,因此,國家必須積極介入,透過各種手段與機制,將許多維繫國族國家的必要元素重覆灌輸,以建構國族認同。也因此,特定團體的支配地位與政治權力從未缺席。然而,國族建構的運作經常與其他多種社會分類相互交錯,例如種族、性別、階級、地域、宗教等等,使得認同的建構複雜化,不同社會分類交錯下的群體,不見得接受國族建構及其隱含的意識形態,而有不同的集體認同或社會運作邏輯。
因此,我們熟悉的「多元」是否為刻板的文化差異?此次論壇試圖從抵抗精神的視角出發,從不同層次探討少數對多數的抵抗,或是主流內的歧異。與談內容包括邊境生活的在地抵抗,認同與公民權如何從邊境的消失與空間重構體現;以僑鄉的文化抵抗與性別政治考察,思考國家與地方社會的關係;馬來半島原住民對永恆「發展」母題的另類認知;印尼穆斯林社群的內在緊張性,與柬埔寨人對歷史傷痛的抵抗與和解。藉著不同面向與觀點的匯聚,希望對東南亞的多元,可以透過更庶民、更日常,卻也更不為人知的經驗,而稍微有跳脫刻板的理解。
主持人:張碧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時間:2014年6月12日19:00- 21:00
地點:台師大公館校區綜合館二樓交誼廳
與談人:依筆劃順序
江柏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邱炫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
陳世倫(美國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
梁志輝(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
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
文化研究學會
地址: 104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31號4樓之2
電話: (02)2581-4666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學會網址: http://www.csa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