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共有48 篇碩士論文參加徵選,由碩士論文獎評審委員共六位,並將通過初審的論文經過三十位審查委員個別審查,歷經初審、外審、決審三階段選拔,決選出三篇碩士論文獎、四篇碩士論文佳作。
碩士論文獎由秘書長彭松嶽擔任召集人,評審委員會成員按姓氏筆畫排序:江彥生(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余貞誼(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呂青湖(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林祐聖(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吳宗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1. 呂修齊(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論文名稱:Agents of Discord: Model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Bots on Opinion Polar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指導教授:李宣緯、陳人豪
得獎說明:
本文透過電腦模擬進行的社會網絡分析,探究社群媒體機器人在不同條件下,對於公眾意見極化的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公眾的包容度、同質性與對機器人的信心,以及機器人在網絡中的位置等因素,皆會影響極化的程度。由於意見極化對社會穩定、民主政治運作與國家安全皆可能造成影響,本文之研究主題明顯對全球與台灣本地社會皆具備一定的重要性,且作者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了具體的社群平台管理政策之建議。本論文之研究方法創新且嚴謹,以碩士論文而言實屬難得,且其研究主題亦為台灣社會學領域增添新的可能性,並彰顯了社會學研究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具有提出因應方式的能力。
2. 游家權(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活在污名籠罩下:障礙街賣者的生命歷程、勞動過程與團體生活
指導教授:林文蘭
得獎說明:
作者系統性從受訪者的個人生命經驗、社會變遷以及社福體制的缺失,說明社會如何使障礙者致貧,同時,細膩解釋身處困境的底層障礙勞動者,如何從多重不利處境中找尋持續生命的意義,並重建自我、工作與生活。作者跨領域的背景在分析上主客觀兼具,看見社會結構與污名的外在運作機制,也從內在感知體現這些不公社會結構如何被經歷、被體現、被感受。厚實的田野資料與嚴謹的分析方式,由下而上說明障礙街賣者的獨特困境與脫困機制。作者對結構與能動力的細膩詮釋,讓其分析得以跳脫二元對立的簡化理解,並從障礙街賣者的內部差異,體現障礙、貧窮與勞動的交織運作邏輯,相當值得稱許。
3. 賴國瑛(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論文名稱:展演人口轉型模型:台灣家庭計劃政策部署與婦女避孕軌跡(1960s-1980s)
指導教授:陳宗文
得獎說明:
論文納入了相當豐富的材料以及扎實的研究,文筆清楚流暢,章節的安排邏輯清楚,全文可讀性高,也非常有趣。書寫風格上與一般歷史研究略有不同,但作者爬書的文獻、運用的理論,加上細膩的訪談分析,增添了本論文的深度與廣度。全文成功地說明了知識、政策與個體行為如何交織共構出生率變遷的過程,是一篇理論深刻且資料豐富的學術力作。作者援引 Callon 的展演性概念,將之用來理解台灣的家庭計畫,相當有創意,也相當有企圖心。鼓勵作者可以進行後續的出版工作,以厚實臺灣人口政策的研究。
1. 袁嘉儀(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論文名稱:憂鬱不再難治?經顱磁刺激(TMS)在台灣的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
指導教授:陳宗文
得獎說明:
作者資料豐富,強調TMS的軌跡伴隨著關注點位移,從醫學問題移至臨床議題。隨著多重專業加入網絡,創新技術被用來理解和概念化醫療情境的問,從而讓多元旨趣被促動並徵召,包含臨床、技術、文化、經濟、制度等。論文架構清晰,文獻與田野交互使用,精彩分析創新技術動態多變的過程,並且使用視覺化的技術讓讀者更易於掌握TMS在不同網絡位移的過程與不同元素之間的動態關係。此外,作者選取的方法論與實際的分析扣合緊密,清楚呈現行動者組成與屬性以及技術關注點。TMS涵蓋不同醫學專業領域的應用與不同的發展軌跡,值得未來進一步探索。
2. 馬映卿(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在臺緬華二代的異質認同展演:政治脈絡、教育背景與人群互動
指導教授:藍佩嘉
得獎說明:
本論文思考在台緬華二代的認同形成與轉變過程,以此回顧並回應過去既有的族群認同研究理論,提出與既有理論不同的思考取徑,彌補過去對於緬華/新二代研究之間異質性的空缺,提供我們認識當代移民認同形成過程的一個不同角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創見與學術價值。研究的結果是相當有意思的發現:是否採取不同的認同範疇,雖可能因其原生家庭因素帶來的文化接觸,但進入高等教育場域的受訪者,更高比例的操演「新二代」身份,其一因為「新二代」身份類屬帶來的資源,其二是擬擺脫其可能連結東南亞的污名,其三則是某些受訪者在進入大學後清晰感知其涉及中國的身份在周遭環境中具有負面印象。此外,本文的論文結構、章節安排方面相當適當,文字流暢,可讀性很高。
3. 曾榮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駐地生育:菲律賓女性移工在台灣的懷孕與產後歷程
指導教授:林淑芬
得獎說明:
本篇論文以來自菲律賓的女性移工懷孕生育為主題,以探求其在懷孕、決定在台灣生育以及如何在台灣育兒與同時工作等選擇的影響因素為研究目的,並透過長期且深入的田野觀察以及訪談所執行的一篇碩士論文。作者提出菲律賓女性移工的在台灣生育與養育子女的決定與過程,在廠工、機構工以及家庭看護工的不同類別上,有著不同的制度決定架構。本文在從整體田野參與觀察的執行、以及對訪談的分析,交代得非常具細彌遺,同時又對台灣女性移工身體控制的政策變遷,有著相當細膩的梳理。且比較香港、新加坡對於外籍女性移工生育政策,詮釋台灣女性移工生養子女政策相當到位。
4. 閻芝融 (高雄醫學大學 性別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淡水茶室中高齡女性工作者的勞動與能動
指導教授: 李淑君
得獎說明:
這本論文以台灣傳統社區鄰近的茶室為場域,觀察在此工作的中高齡女性的勞動,以及在現有結構限制下的能動之所在,這是台灣學術界尚未充分探討的領域。尤其,將研究置於性別與年齡交織的框架下進行分析,展現出高度的學術創見和問題意識。此外,作者展現了深厚的田野調查功力,且理論架構清晰,整體上是非常具有創見與社會價值的研究。
1. 林宇軒(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軌跡與陣地:台灣千禧世代詩學生態
指導教授: 劉正忠、張俐璇
得獎說明:
除前述獲獎名單外,本屆評審委員會亦特別鼓勵林宇軒同學透過「軌跡與陣地:台灣千禧世代詩學生態」論文描繪出千禧年世代的台灣現代詩的整體輪廓。作者理解並掌握大量作品文本,具備藝術社會學的研究者必備的基本功夫,且論述細緻文字十分流暢好讀,並呈現許多未來值得透過社會學理論更進一步深究之處,因此特予特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