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會關係的類型和效應:台灣、美國、中國大陸的三地比較
2018-08-20
主題 Subject | 臺灣社會學刊 |
標題 Title English abstract |
社會關係的類型和效應:台灣、美國、中國大陸的三地比較 |
描述 Description | 關鍵詞:社會資本、社會網絡、關係、跨國比較、social capital、social networks、guanxi、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摘要:本文研究台灣、美國、中國大陸三地社會關係的不同模式,及由此導致個人獲取社會資本差異的影響過程。我們採取定位法(position generator)測量社會資本,並呈現社會關係在三個社會所呈現的模式差異,如親屬關係、工作關係、機構關係、朋友關係等。經濟結構(工業化及市場化)、文化與社會制度、政治經濟體制等因素,可能可以解釋這三地社會關係的類型差異以及因此導致的社會資本取得的過程。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美國、中國大陸具有不同的社會關係類型。在美國,工作關係、朋友、親屬關係在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中,基本上彼此分立、涇渭分明;其中,相較於工作和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對於獲取較好的社會資本有最強的作用。中國大陸的社會關係顯示多重關係交織的脈絡:朋友、親屬、同學、同鄉等關係相互交織,且值得注意的是,朋友並沒有成爲獨立的社會關係類型。台灣的社會關係類型介於美中兩者之間:朋友是社會關係的獨立類屬,但還是和親屬關係存在某種程度的交集。研究資料顯示,經濟結構(工業化及市場化)的解釋觀點,相較於「文化/社會制度」或「政治經濟體制」的解釋,比較能解釋我們所呈現的社會關係類型及作用的跨社會差異。同時,它們也揭示了華人社會文化的持續影響力以及文化與社會變遷的緩慢過程。另外,本文也呈現華人社會的「關係」內涵以及「同質互動」(homophily)社會機制的影響力。 頁次:117-162 |
形式 Form | 文字、單期 |
來源 Origin | 臺灣社會學刊 |
關聯 Relation | 是…的一部份:台灣社會學刊第45期 |
英文摘要 abstract | 地點:臺灣、美國、中國大陸 |
創作者 Creator | 林南、陳志柔、傅仰止 |
出版者 Publisher | 臺灣社會學會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數位典藏計畫執行單位:「擁抱社會的軌跡:台灣社會學會學術傳承與社群」計畫 |
權利 Right | 已授權 |
日期 Date |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
格式 Format | pdf檔 |
識別碼 Code | 檔名:tsa-tj-045_20101200_0003-0000-p.pdf |
語言 Language | 中文 |
數位檔連結 Download | ( tsa-tj-045_20101200_0003-0000-p.pdf ) 華藝線上圖書館連結▼ |